零钱包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零钱包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从战狼2高票房看主旋律商业片的成功秘诀《资讯》

发布时间:2020-11-20 16:13:15 阅读: 来源:零钱包厂家

­  观看《战狼2》的过程中,我体会到了三重的“难得一见”:

­  一部国产电影在上映一周后依然一票难求,周末超过50%的排片率,也挡不住晚上的场次在中午就已售卖一空,热度难得一见;

­  一部国产电影在结束后,几乎所有观众都留在座位上观看片尾花絮,这在之前是只有成龙影片才享受过的待遇,难得一见;

­  一部商业片在结束时有不少观众自动鼓掌致谢,难得一见。

­  商业片,娱乐属性最关键;鼓掌,表达的是敬意,代表的是价值认同,在人类需求的金字塔中,显然比单纯“杀时间”的消遣娱乐更为高级。或者这正能解释许多影评人的困惑:为何《战狼2》在电影技术层面远未达到好莱坞顶级水准,却收获了比好莱坞顶级娱乐片更好的口碑?——因为《战狼2》满足了观众更高层级的情感需求:“民族自豪感”“民族主义”“家国情怀”“爱国主义”,等等。

­  而过去,我们对于主打这类情感的国产电影有一个统称:主旋律电影。

­  说到主旋律电影,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。这不是夸张。比如1964年的《英雄儿女》,采用的多主角、多视角叙事语言,放到今天也是非常时髦的电影技法;1963年的《小兵张嘎》,以丰富的镜头语言见长,尤其是多处流畅的长镜头,展示出的电影语言功力足以笑傲近年来的国内商业片;1956年的《上甘岭》对封闭环境内的氛围渲染和群像刻画堪称教科书,更别说传唱至今的那首“一条大河波浪宽”……

­  然而新时期以来,自从电影行业从师法苏联变成师法西方,似乎就再没找到适合承载主旋律题材的电影语言。直到2016年,《湄公河行动》横空出世,横扫12亿票房,才第一次将“商业主旋律”的票房提升到主流商业片的水准。

­  平心而论,《湄公河行动》的硬素质并不出众,尤其是电影质感的缺乏常常给人一种在看电视电影的错觉。能够如此大卖,显然是沾了题材的光。当时就有言论称,主旋律商业片的风口已经到来,然而随后推出、被寄以“第二个湄公河行动”期待的《非凡行动》,拿出了更上乘的制作水准却反响平平,也让业界意识到主旋律商业片这口饭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吃,仅靠一个《湄公河行动》做样本,想要找出成功秘诀,还是困难了些。

­  如今,《战狼2》超30亿、奔40亿的票房,成就了主旋律商业片、乃至整个电影市场中商业片的一个范例。主旋律商业片的风口“又到了”?还是始终未曾退潮?但想要赢得观众的口碑,还是要先把清观众的“情感脉”。摸索其与《湄公河行动》的相似之处,“中、外、军事”成为了观众释放民族情怀的“爆点”。

­  “主旋律”有很多层面。革命历史是主旋律,经济发展是主旋律,反腐倡廉是主旋律,好人好事是主旋律,为国争光是主旋律。但从《湄公河行动》到《战狼2》,甚至再上溯到《战狼1》,很明显,在电影层面,军事上的“虽远必诛”“扬我国威”式主旋律,更受观众的待见。

­  这一切的背后,是国际形势的变迁。

­  网龄稍久的网友应该记得,十年前——准确说是2006-2010年左右,国内互联网上出现的“极度赞美西方”的舆论倾向,而“五毛”“美分”以及被污名化的“公知”等词汇,也是在那个时候逐渐为人所知。

­  当时的国内互联网,正是微博、SNS等社交网络蓬勃发展,“人人发声”的概念渐入人心的时候,此时对西方的赞美倾向,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众对西方的幻想和向往,一股脑爆发在互联网上的结果;是几十年前印在街边杂志的“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”,在互联网时代的回声。

­  而最近几年,随着国家间国力的消长,西方世界经历了经济危机、欧洲难民问题、英国脱欧、美国特朗普上台等一系列事件,西方主导的“全球化”似乎愈发艰难起来,英美政策开始倾向于保守、收缩。而此时,在非洲深耕多年且正在力推“一带一路”的中国,俨然成为了新的开放世界的主导。航母、蓝海海军、护航、撤侨……中国军事力量在全球频频出手,触动着国人的神经。

­  中国从任人宰割的“弱国”,到缺乏见识的“穷国”,再到今天在国际上拥有相当的话语权、却提倡不称霸的新秩序的“大国”,民众感觉到了这种变化,但经过舆论场相当长时间的“西风压倒东风”,表达民族自豪的话语体系“失语”已久,重回五六十年代的表达也不可能。所以,民众急需一套符合时代审美、具有感染力、能引发共鸣与共情的话语体系。

­  简单地说,想表达民族自豪却不知道怎么表达,老口号太过时,新口号想不出来,很着急,很需要新时代的主旋律作品来给“打个样”。

­  在这种需求下,以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》为代表,一系列以娱乐方式,强调“军事力量”“抵御外晦”“扬眉吐气”等元素的文艺作品首先在互联网上火爆起来,“星辰大海大国梦”的口号虽然略嫌煽情,但流传之广证明了民众对其价值的认同。随后,《战狼1》中“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”,将这种情绪渲染得相当直接;《湄公河行动》取材于中国警方“跨国执法”为中国公民伸张正义的真实事迹,对于一个在近代饱尝外国列强“治外法权”屈辱的国家,这个题材自然具有相当微妙的代偿感。

­  而《战狼2》不仅有撤侨事件的题材卖点,更把目光锁定在中国结交朋友多年的非洲,实在是一步好棋。无论是中国人搞非洲的“财大气粗”“倍儿有面子”,还是“中非一家亲”的场面,都传递出一种符满足观众想象的、有霸气又和蔼的跨国“王道”,与中国观众熟悉的、好莱坞话语下西方的强横倨傲,可谓针尖对麦芒,相当有意味。

­  在“爱国”会被骂成“爱国贼”的互联网语境下,一个商业片导演敢于触碰爱国主义这个“霉头”,却获得网上众口一词的称赞,这个成绩或许比“30亿票房”更值得吴京自豪。

­  其实相近的题材,并不是没有人尝试过。而吴京的成功,除了已经被反复分析的刻苦、认真、扎实之外,更核心的一点, 作为影片导演兼主演的吴京,对于这套爱国主义的话语和精神内核,是发自内心地认同、相信的。

­  《战狼2》在主旋律层面,是“扬国威、扬军威”的一类;而在商业片层面,则是上世纪好莱坞风行一时的“孤胆英雄”类电影,这种“打不死的好汉”“一人军队”的套路,是当时西方世界主导全球的“自信爆棚”催生而来,而随着西方中心主义的退潮而渐显“落伍”,如今已不受学院派电影人的待见。

­  这些情况,吴京不可能不知道,他是找不到更“时髦”的剧本吗?性格弯弯扭扭的“准英雄”“反英雄”、表现人性复杂与主角阴暗面的剧本,现在连网络剧都知道这么写。无疑,吴京是以一种刻意挑战的姿态,就是要让中国人去担当曾经为西方人专属的、充满自信自豪的“打不死的孤胆英雄”。

­  在媒体采访中,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这种创作自觉:

­  怀揣着这股“不蒸馒头争口气”的心劲儿,满溢的民族自豪感渗透在电影的方方面面,无论是“海军陆战队怎么不来接你啊”的调侃,还是“那他妈是从前”的爆粗金句,如果把这些细节看作是吴京“消费”“撩拨”观众的“小花招”,那未免小人之心,而且至少对于经受过爱国主义教育“大风大浪”的70、80后一代,想要“撩拨”起情绪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。无疑,这些话语都是吴京本人发自内心的想法,所以才能与他的表演、与整个电影的气氛浑然一体,突破国人“爱国主义”的阈值,成功调动了观众“更高级的情感”。

­  想要感动观众,必须先要感动创作者自己。对于主旋律商业片的创作而言,这或许是比“中外”“军事”“虽远必诛”等等“卖点”,更值得学习的秘诀吧。(人民日报中央厨房·文艺九局工作室 马涌)

责任编辑:曹瑞

宁神灵颗粒的功效及作用

盐酸伊立替康的功效及作用

开塞露的功效及作用

盐酸胺碘酮片的功效及作用